<samp id="jon04"></samp>
        1. <p id="jon04"></p>
          1. <p id="jon04"></p><tr id="jon04"></tr>

          2. <bdo id="jon04"></bdo>

            龍江百萬黨員話初心┃蔣勝:脫貧攻堅勇擔當 小康路上鑒初心

            來源:哈爾濱新聞廣播編輯:楊焯蘭發布時間:2021-04-24 查看數0

            4年前,哈市衛健委扶貧工作隊進駐木蘭縣新民鎮新華村后,村里每天都在發生變化,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貧困戶的增收渠道越來越多,鄉親們的腰包越來越鼓。而扶貧工作隊隊長、哈爾濱市急救中心副主任蔣勝卻白了頭發、黑了臉龐,這個從小在農村長大,經過部隊歷練的轉業軍人,懷揣著對農民的深厚感情,帶著組織重托來到最艱苦的地方精準扶貧,踐行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2017年6月,蔣勝克服妻子患病和孩子休學在家的困難,開啟了他扶貧工作的破冰之路。雖然派駐前他早已有心理準備,但是新華村是全縣出名的問題村,扶貧底賬缺失,貧困人口發生率高達24.5%等一系列困難還是給他帶來不少的挑戰。蔣勝:“當時我們當天去,四點鐘到村里,給村長打電話都沒出來接我們,我們自己到鎮里去找住的地方,晚上到20公里以外的一個鎮去住的,當時就吃了一個閉門羹?!?/p>

            “閉門羹”沒擋住蔣勝扶貧的決心。他和駐村工作隊一頭扎進了新華村,為細致摸清村里的各項貧困底數和矛盾問題,經蔣勝提議駐村工作隊與新民鎮黨委協同制定了探訪排查“四必談四必見”,即最困難的必談必見、有發展意愿的必談必見、對生產生活自暴自棄的必談必見、有訴求的必談必見,認真聽取村民對村兩委的工作意見。平均每天工作16個小時,走訪貧困戶村民400余戶次,站在村民貧困戶角度訪實情,講政策。蔣勝:“讓我印象最深的,當時我們到村里去,老百姓都不讓我們進屋,告訴我們:你來可能就是作作秀,該提拔提拔,該走人走人。根本不信任,我們就挨家入戶,一次、兩次、三次、四次?!?/p>

            就是憑著這股子求真務實的韌勁兒,這位操著南方口音的駐村第一書記,打破三年沒有調整的貧困戶格局,回頭看階段,清退不符合條件的“貧困戶”154戶490人,最終確定建檔立卡貧困戶22戶53人。這一個月他沒有回過一次家,人瘦了一大圈。

            確定了貧困戶,他再接再厲,全身心撲在貧困戶脫貧上,對貧困戶象對待家人一樣,“咱們是‘屯親’”是他掛在嘴邊的話,也是他的真實心聲。貧困戶建房,他每周挨家走戶三四次,關注建房進度,建房質量,并組織工作隊村干部一齊上手幫忙,讓貧困戶感受到組織的溫暖。他因戶施策,有針對性為每戶貧困戶都落實國家幫扶政策,當年實現脫貧17戶42人,戶均增收2000元,全村僅剩4戶9人未脫貧,全村實現貧困村摘帽;貧困戶逐年增收,脫貧致富信心倍增,2019年21戶貧困戶全部脫貧。蔣勝:“‘兩不愁,三保障’,緊緊圍繞這個開展工作,根據這些人享受的國家政策,用盡、用全國家政策,但是不能亂用。我提出一個口號就是‘咱們都是屯親’,看病的話,我都給他們聯系,我告訴人家,農村親戚窮,讓他們盡快確診,讓他們少在市里住一天,后來大家都傳開了,都以為是我家親屬。我也告訴工作隊,這些人咱都當成自己親戚,咱們去為他們服務,工作就能開展起來?!?/p>

            村里的貧困戶“大胡子”林福友以前開過燒酒作坊,因兩口子都同時換上了重大疾病,導致深度貧困,蔣勝多次到他家了解治病就醫情況和生產生活技能狀況,自己掏腰包幫助林家兩口子求醫問藥,使他們的病況有了好轉,幫助林家樹立起了脫貧信心。駐村工作隊對“大胡子”林福友采取了“保姆式”全方位扶持模式,為老林籌措來4萬元無息貸款重新建起了燒鍋房,成功注冊了“大胡子”純糧酒綠色商標。2017年下半年老林的“大胡子酒廠”純利潤2萬元,實現脫貧。2018年,在蔣勝的幫助支持下,“大胡子”燒酒銷路大開,擴大生產規模,當年在還清貸款后純利潤4萬余元。蔣勝:“剛開始建的簡易釀酒坊,后來又辦手續建了正規的釀酒作坊,酒的商標、宣傳,包括他買的酒壇子都是我跟我媳婦上道外去給講價買的。四證齊全,后來他的受益就很可觀了,我們幫他賣,我不喝酒都買了一兩萬元的酒,我得做個表率啊?!?/p>

            如今“大胡子”酒廠已經成功擴建,并雇傭了村里的剩余勞動力,林福友也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脫貧致富之星?!按蠛印眲摌I脫貧致富實際在方圓百里起到了明顯的典型示范、輻射、帶動效果。

            創新產業項目、招商引進能人、打造村企亮點是駐村工作隊和村黨支部在發展村域經濟中的一個新招法。2018年夏季,蔣勝通過人脈關系把大學生創業者楊曉偉請進了新華村,通過十幾天的實地考察,楊曉偉把有意在村里創辦一家蒲公英(蒲公英就是老百姓常吃常叫的“婆婆丁”,房前屋后種植采摘十分方便)茶加工廠的想法告訴了蔣勝。作為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的蔣勝當即拍板,新華村與楊曉偉合約創辦廠,企業生產原料蒲公英全部由村民種植供應,鎮黨委政府對項目全力扶植,不到3個月時間廠子順利建成投產。蔣勝:“目的是把這個企業先打造‘一村一品’,然后把它推廣‘一鄉一業’?!?/p>

            新華村地處于香磨山灌渠中游,耕地土質肥沃,水田是天然水自流灌溉,稻米質量多年保持上優。但由于地緣劣勢交通瓶頸,大米始終賣不上好價位。蔣勝帶領工作隊駐村后,向市衛健委申請資金首先給村里安上了一臺公平大秤,村民們賣水稻用它過秤,讓黑心的糧販子無機可乘,保證村民們準噸準量賣出水稻,免遭經濟損失。2018年秋天,蔣勝倡議村里的水稻種植戶把稻米深加工,打成精包裝,駐村工作隊帶頭在網上做起了大米銷售微商,全村大米當年銷售增收10萬余元。在駐村工作隊的謀劃帶領下,新華村的水稻優質米產業越做越精,形成了幾乎家家做‘微商’的大米暢銷模式,穩固了新華村優質水稻產業基礎,大米賣好價再也不愁賣了。蔣勝:“剛開始第一家推的特別難,啥都幫著了,連大米想得名字、寫的字都是我們幫著整,怎么包裝、怎么安設備,都是我們整的,后來大家就一個個逐漸有這個想法了,讓我們老百姓眼界打開,這才是最重要的?!?/p>

            撇小家、為大家,離城市、住村屯,蔣勝以吃苦耐勞的工作作風、以專心奉獻的人格魅力、以迎難而上的奮斗精神帶出了一支作風過硬的優秀駐村工作隊,摘掉了一座山村貧困的帽子,用實際工作行動詮釋了對黨的忠誠,對農民的深情。蔣勝:“我們現在學黨史,學完之后做些啥,他們當時為了啥,他們的初心就是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的日子,我們也能做得出來,我想的就是,如何把這些事情做好,沒有私心、毫無保留的努力去做?!?/p>

            記者:李霜

            網友評論

            已有0人評論,0人參與
            (請登錄發言,并遵守相關規定)
              冰城新聞
              冰城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哈爾濱廣播電視臺 版權所有 地址:哈爾濱市香坊區華山路1號 郵編:150036 總機:0451-87996114-轉各部

              黑ICP備08003366號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811610 國新網許可證編號:2332007009

              欧美性色欧美A在线播放
              <samp id="jon04"></samp>
                    1. <p id="jon04"></p>
                      1. <p id="jon04"></p><tr id="jon04"></tr>

                      2. <bdo id="jon04"></bdo>